|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1~1970)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1~1970)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1961~1970)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靖西大事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xjx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3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1961年    
        1月, 靖西县高级中学与靖西县初级中学两校合并称靖西中学,校址在宾山,靖西县高 级中学校址改为第二小学,今为靖西县第二中学。    
        7月,第二次改集市十天一圩为七天一圩,圩日统一在星期天。    
        同月,全县15个公社划分为37个小公社。9月设立湖润、地州、禄峒、安德、渠洋5个中 共区工委分辖各公社, 其中靠近县城的10个公社直属县委管辖。1962年6月撤销区工委和小公社,恢复原15个公社,并改称为区公所(新靖镇称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称公社管理委员 会。1966年9月,区、乡两级复称公社和生产大队。    
        8月, 精简干部职工,凡1958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一律精简回乡,在此之前参加工作的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亦可退职。    
        10月,压减粮食定量标准支援灾区,县干部每月定量12.5公斤,公社干部每月13.5公斤, 居民10岁以上每月11.5公斤。    
        11月,实行以紧缺工业品换购农民余粮政策。    
        12月,贯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生产大队核算改为生产队核算。    
        本年, 引进国外摩拉牛公母各1头,与本地牛杂交试验,杂交牛役力大,肉率高,产奶多,后发展到各公社。    
        本年,靖西县个宝良种繁殖场建立,址在岳圩公社个宝大队境,初名农场,1970年改称畜牧场,1979年改为良种繁殖场。   
         本年,1958年建的更村硫磺矿、吞盘硫磺矿停办。   
         本年,贯彻中央关于工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采取农村减少粮食征购, 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压缩各行各业,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等措施,粮食产量比1960年 增产一些,但市场商品不足,物价上涨,群众生活仍困难。    
1962年   
         1月20日,靖西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2月6日,第三次改集市,七天一圩改为五天一圩,圩日恢复为农历传统圩日。   
         同月,魁圩发生冰雹灾害。    
         7月,全县共精简回乡累计有3400多人,其中干部821人,教师344人,工人636人,退职 245人,压缩城镇人口59人,家属1300余人。   
         9月, 应越南高平省党政领导的邀请,靖西县委副书记王景山率男子排球队、乒乓球队共18名运动员,出访越南高平、茶灵。    
        10月,发放工业品购货券,凡紧缺工业品均须凭券供应。    
        12月9日,中共靖西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本年,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调整生产关系,实行“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础”,总结1958年以来经验教训,农业生产回升,粮食比上年增产11.83%。    
        本年,广西药用植物专家何振兴等到靖西县蹲点考察田七生产,全县田七产量占全广西 70%,有“田七之乡”之称。    
1963年    
        1月,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清理账目、仓库、财物、工分(称初步社教或小四清), 至春节前结束。   
        4月,湖润首次发现有铁甲虫严重危害玉米苗,自治区运来药械支援喷杀。   
        6月,贯彻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即后十条决定),地区和县工作队在鲁利大队训干试点,因旱情发展,训干中途停下来,工作队分赴旱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旱,到时7月中旬有雨后才能插秧。    
        10月18日,靖西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本年,靖西县蚕种站建立,址原在城南五里桥南侧,1975年迁往城东北约3公里处。    
        本年,春夏大旱,受旱作物38万亩,全年粮食减产1590万公斤,为历史减产最多的一年, 全年降雨量仅1113.5毫米。    
        本年,改16两制索秤为10两刀纽秤。中药材、金银首饰行业仍沿用16两制厘秤。    
1964年    
        3月24日, 靖西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同时召开代表会。“文化大革命”开 始后贫协停止活动,1973年11月恢复,1984年9月机构改革,贫协撤销。    
        同月同日,全县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在县城召开。    
        同月27日,自治区主席韦国清到靖西县视察,在人民会堂向干部作报告。    
        4月26日, 自治区副主席卢绍武到靖西县视察,在县委会议室召开县城中小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体委干部座谈会。    
        5月,县城社会青年30余人,首批响应号召到那润公社那国生产大队插队落户。    
        8月,中央文化部民族文化司副司长李先兵等4 人到靖西县开展民族文化调查。    
        9月, 自治区组织百色地区各县社会主义教育四清工作队7000人在新靖和化峒搞城乡社教试点。城镇和机关进行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运动;农村进行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运动,1965年结束。    
        10月,越南高平省男子篮球、乒乓球到靖西县回访。    
1965年    
        1月, 贯彻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23条政策),及 时解决各个运动中社队干部受冲击而不愿担任干部的思想。    
        3月,靖西县直机关“四清”运动开始,至8月结束。    
        4月11日, 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到靖西县视察,在人民会堂对区级以上党员及四清工作队作《社教问题和百色地区建设意见》的报告,还深入到亮表观看田玉米生长情况。    
        8月, 农村“四清”运动铺开,外县工作队每县负责一个区,到1966年10月结束。运动后期错误执行所谓重点整“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    
        本年,县城主要街道铺设水泥路面,投资20万元。    
        本年, 靖西县园艺场建立,址在禄峒圩西3.6公里,初名田七场,后改为综合场,今名园艺场。    
1966年    
        春,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到靖西县视察边务。    
        4月26日,湖润、岳圩、地遭受风雨雹灾,风力七至八级,田玉米受害12326亩,地玉米 受害5549亩。    
        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有些传单已传到靖西县,县城街上开始出现大字报。县委、 县人委组织赤卫队,防止红卫兵冲击。    
        6月12日, 靖西县党委、人委个别人以钢兵、尖兵名义张贴大字报批评红卫兵,引起红卫兵的不满,掀起揪“钢兵”“尖兵”风潮。    
        9月12日, 靖西县委赤卫队误信所谓南宁“9·9反革命暴徒”谣传,印发传单,激起干 部职工示威游行,把南宁一些学校师生和南下串连的一些红卫兵因行动过激而被当作反革命暴徒。 问题澄清后,县红卫兵召开几次大会抗议,县委书记黄小林代表县领导作3次公开检 讨,事态始得平息。    
        同月,学校停止招生,中小学校基本“停课闹革命”。   
        10月,红卫兵开始“破四旧”,横扫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拆掉古建 筑怀远楼、铲除宾山碑刻,挖西来意和尚古墓,抄家收缴焚烧古旧图书,梳髻发、穿镶边壮族服装的妇女被勒令改剪短发,穿时尚服装。    
        12月19日,原定召开全县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大会,因红卫兵通令20日召开大会, 怕积极分子大会被红卫兵冲击而推迟,直到县革委成立后才召开。    
        同月8日,靖西与越南重庆县双方代表在岳圩口岸举行会晤。    
        同月,大搞“红海洋”高潮,不惜巨资到处画毛泽东画像和建毛泽东语录牌。仅从岳圩至大道公路语录牌就耗资人民币3万元, 其他地方亦语录牌林立,  室内外墙上均写语录。 1979年全部拆除。    
1967年    
        1月11日,靖西县委个别干部外出串连回机关后,开始在县委机关组织“6711战斗队”,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靖西第一个造反派组织。    
        同月28日晚,上海“一月风暴”夺权之后,在所谓“踢开党委闹革命”口号下,县委会、县人委科局长以上领导干部全被造反派夺权靠边站。    
        同月29日,靖西县直机关造反派在体育场召开大会,宣布夺取了县委、县人委党政政权。随之,各单位造反派、红卫兵纷纷成立造反组织,夺取本单位领导权,部门处于瘫痪状态。    
        同月,国务院通知,春节闹革命不放假,靠边站的领导、干部、教职员开始被批判、游 斗。无政府主义泛滥,出现“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    
        2月, 靖西县接待站建立,专门接待串连的红卫兵和造反派,每天接待数百人,为他们 提供食宿。3月,中央发出复课闹革命后,串连的人才逐步减少。    
        3月16日, 靖西县人民武装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指示,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成立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领导全县工作。    
        5月15日, 靖西县文化革命办公室建立,具体处理“文化大革命”事宜。在此之前县委 根据中共中央“5·16”通知精神,设县委文化革命小组办公室。    
        6月12日,1架美国无人驾驶军用飞机,被击落在德保县境并在该县城展览,靖西县许多部门组织干部职工师生前去观看。    
        同月16日,宾山大桥动工修建,址在城东跨龙潭河,原行人石桥拆除,1968年5月建成。    
        同月20日,靖西县无产阶级革命大联合成立,几万人参加大会游行。  

1968年    
        1月8日,龙邦公社安宁大队“文化大革命”两派群众武斗,死4人,伤13人。    
        同月,靖西县锰矿建立,址在龙邦公社。1973年迁至湖润公社,主要矿区有卜隆、内伏、新兴、四明4个矿区。    
        同月24日,下午5时至27日,县城大联合(多数派) 和造反大军(少数派)发生武斗。26、 27两日27个干部、职工、群众被杀害,其中百色专署副专员、原靖西县委书记黄小林也被斗打致死。   
        2月13日,普降大雪,次日才融化。    
        3月8日,县贫下中农、职工、红卫兵3个代表会同时召开,酝酿成立靖西县革命委员会。    
        同月10日,靖西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5月4日,“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展览在县工会举办,立即掀起“三忠于”活动高潮。    
        同月17日, 全县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灾情严重有化峒、地州,被冰雹砸重伤2人,打死 耕牛10头,爱布大队青年农保国为抢救被洪水淹没的集体财产而牺牲,追认为模范民兵。    
        8月7~9日,连续3日大雨成灾,新圩至岳圩公路无法通行,县内10个雨量站日均雨量达 195.8毫米。    
        10月24日, “五·七”干校建立,以县农科所为校部,下放干部、教职员工200多人, 和农科所、 禄峒田七场职工编为3个连,一连在小龙,二连在农科所,三连在田七场。1971 年7月干校撤销。    
        11月,第四次改圩期。农历五天一圩改按公历五天一圩,圩日统一为逢五逢十。    
        12月,农村公办小学下放生产大队管理,废除重点校、入学考试、分数、升留级、开除 等规定。同时提出大办教育,实现读小学不出村,读中学不出大队,读高中不出公社,结果教学质量低下。    
1969年    
        1月,驻军250部队、514部队、人民武装部派官兵进驻机关、学校、公社,执行“三支” (支工、支农、支左)、“两军”(军管、军训)任务。接着组织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 进驻学校厂矿企业。    
        同月,靖西、德保、那坡三县干部、职工、群众代表13万多人,在公园体育场,错误地批判自治区5位领导人, 靖西县几位所谓走资派的县领导也被揪上台作陪斗。此后,批斗风 推向高潮,至5月全县干部、职工被批斗804人,群众8487人。    
        3月10日,以渠洋公社作试点恢复建立基层党委,7月29日结束,全县分三批进行,1970 年3月结束。    
        8月,机关单位开展清仓查库,11月结束,商品物资积压霉坏严重。    
        9月2日,越南国庆24周年,应越南茶灵县党政领导邀请,县革委派出黄朝纲为团长、韦 绍益为副团长的代表团,分别参加越南茶灵、坡标两地庆祝活动。    
        10月,发生旱灾,县委号召所有机关、学校、厂矿干部职工,每天晚饭后到邻近生产队 帮助抗旱。    
        本年,动员无固定职业居民到农村落户,新靖镇有154户437人(15户41人回外县原籍)到 农村参加农业生产。1975年后陆续批准返回县城。    
1970年   
         2月, 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和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机、反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所谓“二·五”运动(也叫“一打三反”运动)。结合开展清理阶级队伍活动。   
        7月16日,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四周年。县体委首次举办横渡龙潭游泳活动。    
        9月2日,中共靖西县委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同月15日,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批准,成立新中共靖西县委员会。    
        同月,全县开展宣传和学习《宪法修改草案》活动。    
        同月,靖西县“五·七”大学建立,设政治、农机、农技、畜牧兽医、理化等班,学生 生活费未生产自给前由国家供给。把新靖镇“五·七”中学并入靖西中学,校舍拨给“五· 七” 大学。1971年7月“五·七”大学停办,改为归口办学,校址改为靖西新靖中学,后改为县第二中学。    
        10月12日,广西医学院医务人员17人下放到靖西县,1000多人到车站欢迎。    
        同月,靖西县氮肥厂兴建,1973年10月建成投产,1978年12月因低产高耗成本高而停产。    
        11月,新靖和边防公社大队地、富、反、坏、右分子462户475人以及认为表现不好的家 属1924人(其中新靖44户158人),迁到内地公社,1975年12月后陆续批准迁回原居住地。    
        同月,新靖镇新华筷条厂建成投产,1973年因原料缺乏,销路欠佳停产。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